2024銀行家金融創新論壇暨銀行家金融創新成果發布會於11月23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以“金融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為主題。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斌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他在本次論壇發表的重要觀點。
數字金融與新質生產力價值同向、動力同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迅猛發展,金融行業積極順應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發展趨勢,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探索數字金融新模式。做優做強數字金融,已成為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隨著數字金融實踐的不斷深入和新質生產力向縱深發展可以發現,兩者呈現出價值同向、動力同源的緊密關聯。一是價值同向,數字金融以數字技術與數據要素為核心驅動,實現高效的資源配置,麵向客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金融服務,麵向經營管理實現更加高效的展業模式,而新質生產力擺脫了傳統生產力的發展路徑,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兩者均是以高科技、高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核心理念高度契合。二是動力同源。數字金融以改革創新為底色,不僅表現為技術革命,也必將體現為金融服務的展業模式、資源配置、流程製度、服務生態的根本性重塑;而新質生產力同樣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依賴於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體製機製改革。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數字金融和新質生產力共同匯聚成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邁向更高水平的澎湃力量,在助力高質量發展、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道路上發揮著極其關鍵的協同作用。
交通銀行運用新質生產力積極推動數字金融發展的實踐探索
一是戰略先行,統一發展共識。數字金融不僅僅是技術層麵基礎設施的優化提升,更深的層次是在於建立全行數字化理念思維。在加快布局數字金融的過程中,交通銀行高度重視頂層設計,製定了《數字金融行動方案》,將數字金融放在建設金融強國、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做好“五篇大文章”等黨和國家戰略的高度統籌推進,並有機銜接“十四五”發展規劃,確保數字金融建設的整體性、係統性、協同性。同時,交通銀行高度關注落地見效,將數字技術、數字思維貫穿於金融服務全流程,有序推進經營理念、管理方式、服務模式及價值體係的重塑,有效推動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公平性、便利性。
二是科技引領,強化平台支撐。安全、穩定、可靠的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交通銀行積極順應數字技術發展趨勢,通過技術升級、架構轉型和信創建設重塑企業級能力,加快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的平台支撐。當前,內蒙古、貴州兩個數據中心已正式開工建設,一雲多芯、多地多中心模式正在逐漸成型。加強核心技術攻堅,推動核心業務係統向分布式架構調整。不斷夯實全行數據和技術平台支撐,基本建成數據服務體係,實現內外部數據資源集成和共享應用,並通過國家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DCMM)5級認證。在此基礎上,交通銀行還建設了AI、隱私計算、區塊鏈、統一移動平台等一係列企業級能力平台,以數據要素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為經營管理提質增效奠定了基礎。
三是創新驅動,實現共同價值。交通銀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賦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等重點領域,不斷增進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精準性。例如,持續提升產品創新數智化能力,煥新推出“手機銀行9.0”,迭代發展“雲上交行”“醫療付費一件事”“雲跨行”等產品服務;積極打造貿易金融特色服務,針對跨境電商重點關注的資金安全、回款時效、交易費率三大難題,打造“絲路電商”綜合服務方案。
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做深做實數字金融大文章
一是強化價值對標,建立內生動力。金融作為“國之重器”,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交通銀行作為國有大行,將胸懷“國之大者”,心無旁騖地承擔建設金融強國主力軍職責,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書寫數字金融大文章過程中,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落腳點,將加快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提高金融服務便利性、競爭力作為創新的重要方向,在支持實體經濟做強做優中實現自身價值。
二是強化雙輪驅動,推動數智賦能。積極把握國家數據要素頂層設計和基礎製度不斷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技術加速發展的機遇,堅持守正創新,持續增強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雙輪驅動力。一方麵,推動數據“供得出、用得好、管得住”。全麵深化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建設,深化與各部委、國家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的數據對接合作,運用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促進數據安全可信流通,建強場景化用數能力。另一方麵,推動技術創新讓“基層有感、業務有感、客戶有感”。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方案,降低人工智能技術使用門檻,加快人工智能的體係化、規模化應用,實現“減流程、減材料、減時間、減跑動”,賦能普惠金融、網點經營、風險防控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三是強化科技治理,深化業技融合。數字金融不僅要強化科技創新,更要加強科技治理,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完善的科技治理體係,按照“係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總體思路,將係統、數據、接口、模型、平台等科技資源通過標準規範、流程工藝、平台工具進行有效管理,提升架構管控、敏捷創新、集約運營等能力。要堅持科技向善的倫理價值觀,高度關注人工智能所引發的算法控製、算法歧視,以及大數據模式下的數字鴻溝,避免出現價值偏離、不公平決策。圍繞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深化業務、技術與數據融合,推動製度、流程、考核、分潤等生產關係的優化調整,探索形成與數字金融相適配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機製,促進數字化經營深耕落地。
四是強化安全管控,築牢發展底線。當前,金融風險的形態和傳導模式呈現出規模巨大、涉眾廣泛、跨域蔓延等特征。科技風險同樣不容樂觀,外部網絡攻擊強度逐步提升、數據泄露風險更為嚴峻。要進一步建強數字化風控智能防禦體係,運用數字技術提升風險監測、計量的及時性、有效性、精準性,提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領域的風險防控能力。持續建強一體化安全態勢感知與保障能力,實現生產運維的自動化、可視化、智能化;建強技術防禦體係,切實保障網絡、數據和係統安全,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五是強化開放共享,共建合作生態。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共同合作。當前,Web3.0技術及應用加速發展,數字資產成為核心資產,與AI融合創新成為新的發展趨勢。要搶抓機遇,積極運用區塊鏈、AI等技術,共建合作生態,創新服務模式,促進產融對接,打造數字孿生,共建共享新一代價值互聯網。要加強前沿技術創新合作,發揮產業上下遊合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在基礎研究、應用創新、產業數字化等領域環節,構建自主可控、共生互補、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要主動融入金融領域製度型開放大局,促進國內外金融科技標準、技術規範的交流與製定,助力互聯互通,提升我國在全球金融科技標準製定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政府工作報告定調,債市與玻璃期貨走向何方? [阅读]
1億資本入場,模具巨頭殺入輪胎機械領域 [阅读]
“特朗普2.0”讓投資者“不堪重負”——策略師警告稱市場波動尚未結束 [阅读]
曝RTX 50筆記本也存在ROP單元丟失!NVIDIA否認 [阅读]
配偶短線交易公司股票!樂歌股份董事被責令改正 [阅读]
致遠互聯:智能文會事 央國企辦公新範式 [阅读]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擇機降準降息 [阅读]
紮哈羅娃:俄羅斯未與美國討論解除製裁的問題 [阅读]